您的位置:首页 >热线 >

钢刀原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需要使用两套方法论》_世界球精选

2023-06-09 06:53:49    来源:合成钢刀

说明1,前几天和观友讨论“存在即合理”,我的一些发言被观友推荐。由于这些发言只是只言片语,所以今天写了一文完整表述我的思想。

说明2,我的大部分文章都是被观友推荐的留言,算不得文章,以后我自己发的文章会在标题上标注钢刀原创。

第一节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需要使用两套方法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Q:为什么自然科学的发展成果容易达成共识,社会科学的发展成果争论不休?

A:因为自然科学使用数学语言,一目了然,无法反驳。社会科学很难使用数学语言,无法像数学那样“直观”地统一不同意见。

Q:社会科学应该使用什么语言?

A:应该使用逻辑语言。从本质上讲,数学就是一种逻辑语言。在自然科学领域,正确的规律必须是数学完美的,在社会科学领域,正确的规律必须是逻辑自洽的。【顺便多说一句,数学不属于理科范畴,物理化学生物学都属于理科范畴,数学不属于。掌握好数学,目的不是让人好算账,而是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文科生必须要学好数学(或逻辑学)。只有数学能力(或罗辑思维能力)优秀的文科生才是优秀的文科生,才能正确指导理科生改造世界。】

Q:为什么数学推导很早就成为了自然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而逻辑推导却至今没有成为主流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A:那是因为在自然科学领域,人们很早就发现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要使用两套截然相反的方法论。在社会科学领域,人们迟迟没有意识到两套方法论的重要性,绝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习惯使用单一的方法论去指导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两件事情,常常导致逻辑无法自洽,无法自洽的逻辑是所有争论的根源。

Q:什么是两套方法论?

A:认识世界必须排除一切干扰因素,才能发躲藏在重重陷阱后面正确的规律;改造世界必须添加上所有你能想到的一切干扰因素,你的改造行为才能更好地符合现实世界的实际。

Q:自然科学是如何使用两套方法论的?

A:亚里士多德观察到石头比羽毛先落地,因此得出重物体比轻物体先落地的规律。伽利略通过“捆绑铁球”思想试验发现亚里士多德的规律无法逻辑自洽,从而觉察到空气阻力这一干扰因素,排除干扰后伽利略得出轻重物体同时落地的规律。最终由牛顿总结出三大运动定律。以上是认识世界的方法论——排除一切干扰因素。因为整个推导过程是逻辑自洽的,所以得到的规律就是正确的规律。

那么如何用正确的规律改造世界呢?假如我们想造一列火车,根据牛顿定律,对一个静止物体,只要在初始时刻给它一个力,把它的状态由静止改变为匀速直线运动,之后就不需要力来维持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了。然后我们就试图去造这种“推一把就永远前进”的火车,结果造了个寂寞。失败的原因是我们没有考虑添加干扰因素,即空气阻力和铁轨的摩擦力。因此,即便有了正确的理论,我们也不能直接拿这个理论去改造世界的,必须添加上所有你能想到的一切干扰因素,你的改造行为才能更好地符合现实世界的实际。

总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使用截然相反的两套方法论。

Q:如果单一使用“排除干扰因素”方法论,会导致什么结果?

A:认识世界肯定可以得出正确规律的,改造世界是完全行不通的。

Q:如果单一使用“不排除干扰因素”方法论,会导致什么结果?

A:认识世界肯定得不到正确规律的,不过改造世界有时可以行得通,但不能普遍行得通。

Q:没有正确规律指导,改造世界也能行得通?

A:请注意我的回答是:有时可以行得通,但不能普遍行得通。

Q:有意思,请举例。

A:还是亚里士多德,他认为“力是维持运动的条件,力越大运动得越快”。当然我们现在知道了这个规律是错误的,但它和我们日常观察到的现象相符,所以在牛顿之前,人类就可以造出马车、帆船等等。而且还知道要想使马车、帆船跑得更快,只要增加受力就可以了,比如安装一套更方便马儿发力的马轭,或者安装一套更大更兜风的船帆。但是,想用亚里士多德发现的“规律”去造火车、轮船、飞机、火箭就完全行不通了。所以说用错误的规律改造世界有时可以行得通,但不能普遍行得通(这一点非常重要)。

Q:那么为什么不能普遍行得通呢?

A:错误的理论和实践虽然看上去相符,但理论和实践之间建立不了自洽的逻辑关系。所以在改造世界时,这个(错误)规律这里行得通,那里又行不通;那个(错误)规律这里行不通,那里又行得通。大家无法达成共识。所以我前面说了,无论自然科学领域还是社会科学领域,无法自洽的逻辑是所有争论的根源。

Q:摩擦力和空气阻力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干扰因素,社会科学领域的干扰因素又是什么呢?

A:大概就是道德、情感、情怀这类意识形态领域的东西吧,当然肯定不限于此,社会科学太复杂了,干扰因素太多了,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Q:社会科学领域如何正确地使用两套方法论?

A:同自然科学领域类似。在社会科学领域,认识世界必须用“排除一切干扰因素”的方法论。【我愿称之为“刍狗论”,意思是本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态度去认识世界。】排除一切道德和感情的干扰,才能得到正确的规律,正确的规律常常是冰冷无情的,有时甚至让人感情上难以接受。难以接受也必须接受,正所谓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改造世界必须用“添加上你所能想到的一切干扰因素”方法论。【我愿称之为“悲悯论”,意思是带着悲天悯人的感情去改造世界。】必须考虑社会道德、照顾别人的感情、尊严,尊重别人的习惯、民情、国情,有时可能还要委曲求全。只有本着这样的态度,才能顺利推行自己的正确理论,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否则就是理论脱离实际,就是教条主义,最终不但一事无成,甚至可能导致反人类的结果。

最最重要的是,无论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整个过程中一定一定要逻辑自洽,要在逻辑上能够自圆其说,否则整个大厦就是建立在沙滩上了。

Q:社会科学领域单一使用“排除干扰因素”方法论,或者说单一使用“刍狗论”有什么例子?

A:例子虽然不多,也有。比如道家思想,就是典型的试图单一使用“排除干扰因素”方法论去解决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两件事情的思想。道家的核心方法论就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个方法论是唯物到不能再唯物的唯物主义方法论了,排除了一切干扰因素,用来认识世界,是无往不利的利器。因此,诸子百家只有道家在认识世界范畴上达到了最高成就,甚至可以说道家基本上发现了正确的宇宙规律。

随便举一个道家发现的规律:“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奉有余”。如何解读这个规律呢?从自然科学角度解读,这两句话其实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宇宙作为一个孤立系统,是熵增的,所谓“损有余补不足”就是有序度降低(想象一下高山风化崩塌填平山谷),也就是熵增。人作为一个开放系统,能从外部吸收能量以维持系统内的低熵状态,所谓“损不足奉有余”就是吸收能量增加有序度,就是熵减。从社会科学角度解读,这两句话其实就是历史周期律。自私是人的天性(人之道),因此贫富分化会自动加剧,阶级矛盾会自动越来越尖锐,到了临界点,革命(天之道)降临,抹平所有的贫富分化。然后再次出现贫富分化,再次加剧…………周期循环。

以上只是道家认识世界的众多成就之一,就这么厉害了。接着聊道家改造世界的成就,我们发现道家改造世界的成就基本为零。怎么说呢?道家继续抱着“刍狗论”来改造世界,给出的方法是“无为”。无为是什么意思?就是人不要去干涉,让社会按照自己的规律去运行。阶级出现了,我们不要去管他,剥削出现了,我们不要去管他,因为阶级和剥削的出现符合“人之道”。你用不着主动干涉这些不平,因为不平发展到极端,早晚会自动触发“天之道”,老天爷会替所有人抹平一切不平,你不需要任何作为。这种态度简直就是主动放弃改造世界,因此也就谈不上在改造世界领域能取得什么成就了。

因此,我们说道家思想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上都使用了比较存粹的“排除干扰因素”单一方法论(刍狗论),在认识世界上达到了诸子百家里的最高成就,在改造世界上却是诸子百家里最没有存在感的思想。极少有统治者会用“无为”的思想去管理社会,即使有,也绝无可能“恒久远”。例如文景之治就是典型的黄老政治,没有出台任何政策去干涉土地兼并,到了景帝晚期,整个社会已经是“富者连田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了。要不是武帝打击豪强,过不了多久就会遍地“戍卒叫,函谷举”了。是武帝这个背锅侠成就了文景之治虚假的美名。因此,老子的“无为而治”比孔子的“礼”效果更差,老子的“小国寡民”比孔子的“大同世界”更加虚无缥缈。

Q:社会科学领域单一使用“不排除干扰因素”方法论,或者说单一使用“悲悯论”有什么例子?

A:例子就太多了,我们随便举一个。例如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解读和应用。社达认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是弱肉强食的,是以强凌弱的。自从社达问世以来,主流思想就不认可这个理论。这个很好理解,因为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大多数人都算不上强者,如果承认社达合理,那么岂不是承认强者损害自己利益是合理的吗?所以必须否认社达。这个例子就是典型的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两件事上都只使用了“悲悯论”这一单一方法论,导致认识世界时没有得到正确的规律,改造世界时虽然大部分情况下结果也是好的,但不是普遍的好结果,也产生了很多坏结果。

因为这个例子太典型了,我在这里把两套方法论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这两件事情排列组合一下,把各种排列组合(一共是6种)都罗列出来让大家看看里面的逻辑。

一,认识世界

1,用刍狗论认识世界:

结论:社达是正确的理论。

理由:强者以强凌弱,弱者联合起来迫使强者放弃以强凌弱,从逻辑上讲后者也是一种“以强凌弱”。(方法论正确,逻辑自洽)

2,用悲悯论认识世界:

结论:社达是错误的理论。

理由:(1)以强凌弱是不合理的。(无法解释以强凌弱的客观存在,导致很多人不相信你的理由)

(2)以强凌弱是不道德的。(典型的用悲悯论认识世界)

(3)社达对社会是有害的。(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弄混了)

二,改造世界

(一)在“社达是正确的理论”前提下改造世界。

3,用刍狗论改造世界:在现实中践行以强凌弱。(这个反人类了)

4,用悲悯论改造世界:在现实中反对以强凌弱,怎么反对?根据社达得出结论:只有比强者变得更强,所以反对以强凌弱的唯一办法就是弱者联合起来迫使强者放弃以强凌弱,没有别的办法。(无论用武力反对,用法律反对,用道德说教反对,其实都是“迫使”强者放弃以强凌弱,重点是“迫使”二字)。

(二)在“社达是错误的理论”前提下改造世界。

5,用刍狗论改造世界:(这种排列组合在现实世界中不存在)。

6,用悲悯论改造世界:在现实中践行弱者联合起来迫使强者放弃以强凌弱。这是现实中主流的做法,是个好结果。不过这只是用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指导造出了马车和帆船。由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能建立自洽的逻辑联系,(最关键的逻辑就是,是否承认“弱者联合起来迫使强者放弃以强凌弱这种方法本身也是一种以强凌弱”。承认了,就等于承认社达是正确的规律。不承认,就不能逻辑自洽),导致改造世界时不一定总是能得到好的结果,常常由于逻辑混乱而出现下列坏的结果。

(1)强者反对弱者联合起来对付自己,并对弱者提出抗议:弱者联合起来对付自己是一种以强凌弱。这是犯了双标病。

(2)弱者否认弱者联合起来逻辑上已经和强者强弱互换了,认为弱者始终是弱者,我弱我有理,这是犯了巨婴病。

(3)弱者否认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企图用道德感化强者自动放弃弱肉强食。这是犯了幼稚病。

(4)弱者反对任何形式的社达。对于弱者联合起来压服强者,认为也是一种应该反对的社达,所以会同情那个“被压服的强者”。这是犯了圣母病。例如过分强调保护罪犯的人权。

总结一下。

1,认识世界用对了刍狗论,推理过程逻辑自洽,得出正确规律,尽管这个规律很残酷,让人感情上很难接受。

2,认识世界错用了悲悯论,得出错误规律,过程没有逻辑推导,给出的理由牵强,尽管这个规律是人们所期望的,但却是错误的。

3,单一刍狗论,认识世界用刍狗论虽然得出正确规律,改造世界也用刍狗论,不但对改造世界没有积极意义,反而得出反人类的结果。用单一刍狗论改造世界相当于制造“推一把就永远前进的火车”或者用“无为”思想治理国家。是比单一悲悯论更糟糕的方法论。

4,正确使用两套方法论,认识世界用刍狗论得出正确规律,改造世界用悲悯论,找到了正确使用规律的方式,得到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好结果。

5,略。

6,单一悲悯论,认识世界用悲悯论只能得出错误的规律,改造世界用悲悯论没错,但由于规律已经错了,用错误的规律结合正确的方法论,虽然也能得到部分好结果,但不能普遍得到好结果,原因是逻辑混乱,每个人都能从混乱的逻辑中解读出自己想要的结果,并且,混乱的逻辑导致“人类社会是不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这一问题争论了几千年没结果,直到现在,赞成者和反对者都说服不了对方,根本原因就在于人家自然科学早就在用“两套方法论”了,社会科学还是习惯用“单一方法论”,人家自然科学早就以“数学完美”为标准了,社会科学还是没有把“逻辑自洽”提升到应有高度。

Q:你这个思想要是传播出去,恐怕要危害世界了。

A:是的,我个人习惯用“两套方法论”思考问题,但世界上绝大部分人还是习惯用“单一方法论”思考问题。不过,好在绝大部分人习惯的是“单一悲悯论”,这个问题不大,怕就怕“单一刍狗论”。所以,不习惯分裂式思维方式的人还是不要尝试用刍狗论认识世界了,否则“两套方法论”没炼成,反而把“单一悲悯论”炼成“单一刍狗论”,那就罪过了。

Q:单一悲悯论者肯定要骂你鼓吹社达了。

A:我只是做个逻辑游戏而已,大家不认可的话就当我胡说八道,不必当真。其实我很清楚,虽然从逻辑上讲,社达理应完整包括“强者以强凌弱”和“弱者联合起来迫使强者放弃以强凌弱”两个概念。但一百多年来人们已经约定俗成社达只包括前者,不包括后者。我也认同这个约定俗成,所以我提出一个新名词——广义社达,用这个新名词完整包括“强者以强凌弱”和“弱者联合起来迫使强者放弃以强凌弱”两个概念。

Q:你可真是死性不改啊。

A:没办法,理工癌晚期患者,就喜欢数学完美和逻辑自洽。给你留个作业,你怎么看待“存在即合理”这句话?提示一下,我个人在认识世界时是坚决认同“存在即合理”这句话的,先承认“存在”,再试图找出“之所以存在”的道理。在改造世界时是坚决反对“存在即合理”这句话的,坚决反对一切“不合理的存在”。你试着分析一下这里面的逻辑。

Q:无聊。

A:哈哈。

关键词:

相关阅读

精彩推送